作者:杨超予 人气:32
要让政审领导与上海社工进行有效沟通以提升服务质量,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建立沟通渠道:搭建定期的会议、座谈或交流平台,确保双方有畅通的途径进行沟通。
2. 明确沟通目的:在每次沟通前,明确要讨论的具体问题、期望达成的目标以及对服务质量的具体要求等,使沟通更有针对性。
3. 尊重与理解:领导要表现出对社工工作的尊重和理解,认真倾听社工的意见、困难和建议。
4. 清晰表达:领导在沟通中应清晰地传达政策要求、工作重点、改进方向等信息,避免模糊和歧义。
5. 鼓励反馈:积极鼓励社工反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居民需求等,营造开放的沟通氛围。
6. 案例分享与讨论:通过分享典型案例,共同分析和探讨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务,从实际中经验。
7. 培训与指导:利用沟通机会,提供必要的培训和专业指导,帮助社工提升专业能力。
8. 跟进与落实:对于沟通中达成的共识和决策,要及时跟进并确保有效落实,让社工看到沟通的实际效果。
9. 个性化沟通:根据不同社工的特点和工作情况,采用灵活的沟通方式和方法。
10. 团队建设活动:组织一些团队建设活动,增进领导与社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团队凝聚力,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协作。
以下是政审找社区人员可能会问的一些问题:
1. 被审查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等。
2. 日常表现:如是否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如何、邻里关系怎样。
3. 有无不良行为或不良嗜好:比如是否有打架斗殴、赌博、酗酒等情况。
4. 社会交往情况:主要了解与哪些人交往较多,交往人群的情况。
5. 家庭情况: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家庭氛围是否和谐等。
6. 在社区的活动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等。
7. 是否有违法违纪的线索或传闻。
8. 对被审查人的总体评价。
在社区政审座谈会上,可能会问到以下一些问题:
1. 被审查人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职业等。
2. 被审查人的日常表现:包括品德、行为举止、与邻里关系等。
3. 工作/学习态度和能力:在工作单位或学校的表现如何。
4. 是否遵纪守法:有无违法违纪行为。
5. 社会交往情况:朋友圈子、社交活动等。
6. 家庭情况:家庭成员状况及对其的影响。
7. 对待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8. 参与社区活动情况:是否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社区事务。
9. 在重大事件或困难面前的表现。
10. 对被审查人的总体评价。
11. 是否存在可能影响其发展的负面因素或情况。
在政审来社区谈话时,一般不建议找亲戚。
政审谈话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被审查人的情况,通常会选择与被审查人工作、生活相关的人员,如同事、邻居、社区工作人员等。找亲戚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偏向性,难以确保谈话内容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可能不符合政审的相关要求和规范。
应该按照规定和要求,配合相关部门选择合适的、能提供真实有效信息的人员进行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