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温然 人气:27
工伤后调岗降薪一般是不合法合规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工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调岗降薪。在工伤治疗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即使工伤治愈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调岗也应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不能借此恶意降薪。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进行调岗降薪,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等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双方经过协商一致,劳动者同意调岗降薪,则另当别论。但这种情况下也应当符合公平合理等原则。
工伤职工上班后被调岗并降低岗位工资是否合法,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如果调岗是基于合理的生产经营需要,并且调岗后工资的降低具有合理性,同时用人单位依法履行了相应程序(如与职工协商等),可能不违法。但如果调岗缺乏充分合理性、未与职工妥善协商一致,或者调岗的目的主要是变相惩罚或歧视工伤职工,导致工资不合理降低,那么这种做法可能不合法。
还要考虑劳动合同中对于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的约定。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合同约定进行不恰当的调岗降薪,则可能构成违约。
工伤职工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与单位沟通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工伤期间调岗降薪可能对以后的赔偿产生一定影响,具体如下:
工伤赔偿通常与工伤职工的原工资待遇等因素相关。如果在工伤期间不合理地调岗降薪,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1.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该补助金的计算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它往往与受伤前的工资水平挂钩。
2. 停工留薪期待遇: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调岗降薪可能导致这部分待遇受损。
如果调岗降薪是基于合理的工作安排调整,且不损害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比如因受伤后身体状况确实无法从事原岗位工作而进行的必要调整,同时薪资调整也具有合理性,那么可能不会对赔偿产生实质性不利影响。
如果遭遇不合理的调岗降薪,工伤职工应及时与单位沟通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注意保存好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调岗通知等,以便在需要时主张权利。
关于工伤后调岗时岗位降低,通常有以下一些常见的规定和考虑因素:
法律规定方面: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因工伤不能从事原工作时,有义务为其调整合适的工作岗位。但调整后的岗位应与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身体状况相适应,且不应具有歧视性或不合理地降低待遇。
2. 不能借调岗之名变相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等实质性权益。
具体规定:1. 合理性原则:调岗应基于工伤导致的实际身体限制,确保新岗位在工作强度、技能要求等方面是劳动者能够胜任的。
2. 待遇保障:一般要求保持工资水平的相对稳定,不应出现大幅降低工资的情况,除非有合理的依据和充分的协商。
3. 协商一致: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充分沟通协商,听取劳动者的意见和诉求,尽量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调岗安排。
4. 合同约定:如果劳动合同中有关于工伤调岗及待遇的相关约定,应按照合同执行,但约定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如果劳动者认为调岗不合理或岗位降低不合法,可以通过与单位协商、向工会反映、申请劳动仲裁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规定可能因地区法律法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