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地质填图实习中,如何深刻理解地质现象与填图技巧

作者:郭言溪 人气:23

一、地质填图实习中,如何深刻理解地质现象与填图技巧

在地质填图实习中,可通过以下方法来深刻理解地质现象与填图技巧:

对于地质现象:

1. 实地观察:全身心投入到野外现场,仔细观察岩石、地层、构造等的特征、形态、分布等细节。

2. 对比分析:将不同地点观察到的类似地质现象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和共性,深化对其本质的认识。

3. 结合理论:不断将观察到的现象与课堂上学到的地质理论知识相联系,验证和巩固理论,同时用理论来解释现象。

4. 请教指导:遇到不理解的地质现象及时向老师、专家或有经验的同学请教,听取他们的见解和解释。

5. 记录:详细记录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包括文字描述、绘图、拍照等,实习结束后进行系统。

对于填图技巧:

1. 掌握规范:认真学习地质填图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明确各项要求和操作流程。

2. 多做练习:通过大量的实际填图操作,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填图的准确性和效率。

3. 注意精度:在测量产状、定位等方面严格要求,确保填图数据的精确性。

4. 路线规划:合理规划填图路线,做到全面覆盖且重点突出,避免遗漏重要地质信息。

5. 团队协作:与同学密切合作,互相交流填图过程中的技巧和心得,共同提高。

6. 反思改进:每次填图后回顾过程,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填图方法和技巧。

7. 利用工具:熟练使用地质罗盘、GPS 等工具,提高填图的便利性和科学性。

8. 宏观微观结合: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地质体的分布格局,又要从微观上关注细节特征,使填图更完善。

二、地质填图实习中,如何深刻理解地质现象与填图技巧

在地质填图实习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深刻理解地质现象与填图技巧:

对于地质现象:

1. 细致观察:不放过任何细节,包括岩石的颜色、纹理、结构、矿物组成,地层的产状、接触关系等。

2. 对比分析:将不同地点观察到的相似或相关地质现象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和共性,从而深化对其特征和规律的认识。

3. 结合理论:运用所学的地质学理论知识来解释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理解其成因、演化过程等。

4. 请教指导:遇到不理解的地质现象及时向老师、专家或有经验的同学请教,听取他们的见解和分析。

5. 记录: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并定期进行归纳,梳理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认识。

对于填图技巧:

1. 掌握规范:深入研读填图的相关规范和要求,明确各项标准和操作要点。

2. 实地演练:通过大量的实际填图操作,不断积累经验,熟悉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填图方法。

3. 路线规划:合理规划填图路线,确保全面覆盖且高效有序,注意不同路线之间的衔接和互补。

4. 精度控制:注重测量精度,准确标注地质点位置、产状等信息,保证填图的准确性。

5. 图件绘制:在绘制地质图的过程中,体会如何将实地观察到的内容准确、清晰地反映在图上,掌握图件表达的技巧。

6. 团队协作:与同学分工协作,交流填图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互相学习填图技巧。

7. 反思改进:及时回顾填图工作,分析存在的不足和错误,不断改进填图方法和流程。

三、地质填图或地质测量适合、在什么地方进行

地质填图或地质测量适合在以下一些地方进行:

1. 成矿有利地区:如各类金属、非金属矿产的成矿区带,通过地质填图来详细了解地层、构造、岩浆岩等与成矿相关的地质特征,为找矿提供基础资料。

2. 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可以深入研究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分布和相互关系,对于理解地壳运动、地质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3. 新的地质调查区:在尚未进行过系统地质工作的区域,通过填图建立基础地质信息框架。

4. 重大工程建设区:如大型水利工程、交通干线等建设区域,以评估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影响。

5. 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关键区:了解地质背景,为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6. 地质科学研究热点地区:有助于解决特定的地质科学问题,推动地质理论的发展。

7. 矿区及周边:在已开采或拟开采矿区及其周边,进一步查明地质情况,指导开采和后续规划。

四、地质填图的基本工作程序

地质填图的基本工作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工作:

- 收集和研究前人资料,包括区域地质报告、地形图、航片、卫片等。

- 准备野外工作所需的仪器、工具、表格等。

- 制定填图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

2. 野外踏勘:对工作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地质概况、地形地貌、通行条件等,进一步明确填图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实测剖面: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层、岩体等部位实测地质剖面,确定地层划分、岩性特征、接触关系等,为填图建立标准。

4. 地质观测与记录:

- 按照一定路线进行系统的地质观测,详细记录岩石、地层、构造等特征。

- 定点描述,包括位置、岩性、产状、接触关系等信息。

5. 填绘地质图:根据野外观测记录,将地质内容准确填绘在地形图上。

6. 样品采集:采集各类岩石、矿物、化石等标本,以及必要的地球化学、同位素等分析样品。

7. 室内整理:

- 对野外记录、标本等进行整理、核对。

- 绘制各种地质图件。

8. 综合研究:结合室内分析测试结果,对地质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地质规律。

9. 编写报告:撰写地质填图工作报告,阐述工作成果、地质认识等。

10. 成果验收:提交成果报告,接受验收和评审。

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