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蓝伊 人气:28
“者”在古文中有以下多重含义:
1. 表示人、事、物等,如“仁者”“老者”“前者”“后者”等。
2. 用在动词、形容词等后面,组成“者”字结构,相当于“……的人(事、物等)”,例如“耕者”“读者”“逝者”。
3. 用在数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几个人或几件事,如“二者不可得兼”。
4. 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
5. 表示判断,常与“也”连用,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在古文中有多种含义,常见的包括:
1. 表示人、事、物等,如“老者”“前者”“二者”。
2. 用在动词、形容词等后面,组成“者”字结构,相当于“……的人(事、物)”,例如“耕者”“知之者”。
3. 用在数词后面,指代上文提到的事物或人,如“二者不可得兼”。
4. 表示停顿,引出下文或判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在古文中有以下一些常见含义:
1. 指代人、事、物:如“老者”“前者”“二者”等。
2. 表示“……的人”“……的事物”:例如“学者”“听者”“胜者”。
3. 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如“昔者”。
4. 用在数词后,相当于“个”“样”。
5. 用在假设复句或因果复句中表示停顿,以提示下文。
“者”在古文中有以下常见的意思、用法及例句:
意思和用法:1. 表示人、事、物等。如:“逝者如斯夫”(《论语》),这里的“逝者”指流逝的东西。
2.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相当于“……的人”“……的事物”。例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
3. 用在数词后面,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如:“二者不可得兼。”(《孟子·鱼我所欲也》)
例句:-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