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劳动协议解除后,被辞退员工是否有赔偿权利

作者:朱予希 人气:17

一、劳动协议解除后,被辞退员工是否有赔偿权利

劳动协议解除后,被辞退员工是否有赔偿权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如果是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如无合法理由辞退、违反法定程序解除等),那么员工通常有获得赔偿的权利,包括经济赔偿金等。

如果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一般无需支付赔偿,但可能需支付经济补偿:

1.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 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 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 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如果是劳动者主动辞职且不存在用人单位过错等法定情形,一般没有赔偿。

如果是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如果用人单位降低条件续订劳动合同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或者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还有一些其他特殊情况也可能影响赔偿权利。具体情况应结合法律法规和实际案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二、劳动协议解除后,被辞退员工是否有赔偿权利

劳动协议解除后,被辞退员工是否有赔偿权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用人单位无合法理由辞退员工(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员工有权要求赔偿,即通常所说的“2N”赔偿(N 为工作年限)。

如果符合以下情形,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也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通常所说的“N”或“N+1”):

1.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2.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3.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4.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5. 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而裁减人员的。

6. 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而裁减人员的。

7.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8. 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而裁减人员的。

但如果是员工存在严重违纪等过错行为,导致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则员工通常无权要求赔偿。

要具体分析辞退的原因和情形来确定被辞退员工是否有赔偿权利。

三、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容易撤销吗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是否容易撤销,通常取决于具体情况。

一般来说,如果存在以下情形,可能有一定机会撤销:

1. 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导致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协议。

2. 存在重大误解,对协议的关键内容产生了错误认识。

如果协议是双方自愿、平等协商达成,且不存在上述法定可撤销情形,或者虽然存在可撤销情形但没有在法定的期限内行使撤销权,那么撤销就会比较困难。

司法实践中对于撤销的认定也是较为严格和谨慎的,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具体情况还需结合实际案例和法律规定进行综合判断。

四、劳动协议解除了条款还有效吗

劳动协议解除后,条款是否仍然有效需要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随着劳动协议的解除,与劳动关系存续直接相关的权利义务条款通常不再具有效力,比如关于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等条款。

有些条款可能在协议解除后仍然具有一定效力,比如涉及商业秘密保护、竞业限制、知识产权归属等条款,这些条款可能基于其特殊性质和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或特定条件下继续对双方有约束力。

如果协议解除本身存在争议,且某些条款与解除争议相关,那么在争议解决过程中这些条款也可能被提及和审查其效力。

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劳动协议解除了所有条款就都无效了,要根据条款的具体内容和性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