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希屿 人气:20
“通”在现代汉语中有以下常见用法和含义:
作动词:1. 通行,通过,如“通道”“通车”。
2. 到达,如“通到北京”。
3. 传达,使知道,如“通报”“通消息”。
4. 了解,懂得,如“精通”“通晓”。
5. 沟通,连接,如“通电话”“通邮”。
作形容词:1. 通顺,如“文辞通脱”。
2. 普遍,全,如“通共”“通盘考虑”。
作量词:用于文书电报等,如“一通文件”。
作名词:如“通史”。以下是“通”在现代汉语中一些常见用法和含义的相关词语:
1. 通过:表示经过某个过程或途径。
2. 通顺:指文章等没有逻辑或语法上的障碍。
3. 通畅:形容道路等畅通无阻。
4. 精通:对某项知识或技能非常熟悉、擅长。
5. 通晓:了解、明白。6. 通融:指破例迁就、给人方便。
7. 沟通:交流、使双方互相了解。
8. 灵通:形容消息来得快。
9. 贯通:连接、贯穿。10. 通牒:一个国家通知另一个国家并要求答复的文书。
11. 通告:公开通知的文告。
12. 通力:共同用力。13. 通体:整个物体。“通”在现代汉语中有以下常见用法和含义:
作动词:1. 通行,通过,如“通道”“通车”。
2. 到达,如“通到山顶”。
3. 传达、传递,如“通消息”“通电话”。
4. 沟通、连接,如“通融”“相通”。
5. 懂得、通晓,如“通音律”“通外语”。
作形容词:1. 通顺,如“文辞通顺”。
2. 整个、全部,如“通盘考虑”“通夜未眠”。
作量词:用于文书,表示一份,如“一通文件”。
作名词:如“三通”(指中国与台湾地区之间的通商、通航和通邮)。
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情况下不使用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用字现象,是古人在书写时临时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现代汉语有规范的用字和词汇体系,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如果在现代汉语中随意使用通假字,会造成理解上的混乱和表达的不规范。
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中,比如在研究古代文献、讲解古代文化知识时,可能会提及和解释通假字,但这并不是在现代汉语的日常表达中使用它们。
所以,总体来说,通假字一般不能直接用在现代汉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