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司柠 人气:13
人体子午流注工作时间表是中医理论中一种关于人体气血运行与时间关系的概念。
大致内容如下:子时(23 点至 1 点)胆经当令,宜睡觉;丑时(1 点至 3 点)肝经当令,应熟睡;寅时(3 点至 5 点)肺经当令;卯时(5 点至 7 点)大肠经当令,适合起床排便;辰时(7 点至 9 点)胃经当令,要吃早餐;巳时(9 点至 11 点)脾经当令;午时(11 点至 13 点)心经当令,可小睡片刻;未时(13 点至 15 点)小肠经当令;申时(15 点至 17 点)膀胱经当令;酉时(17 点至 19 点)肾经当令;戌时(19 点至 21 点)心包经当令;亥时(21 点至 23 点)三焦经当令,宜准备休息。
根据它调整作息时间,可以参考以下原则:尽量在子时进入熟睡状态以养胆气、丑时保证良好睡眠养肝血;早晨在卯时左右起床,辰时吃早餐;中午午时适当休息;晚上亥时左右开始准备睡觉,让身体顺应气血运行的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子午流注理论是传统中医的一种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和指导意义,但不能将其作为绝对的准则,个体差异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也需要综合考虑。同时,保持规律、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身体整体健康更为重要。如果有特定的健康问题,还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子时是 23 点到次日 1 点,午时是 11 点到 13 点。
在古代,人们用十二地支来计时,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子时是 23 点到次日 1 点。
在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中,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子时是十二时辰中的第一个时辰。
在中医理论中,子午流注学说将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经脉及相应脏腑的气血流注规律相对应。
大致来说,子时(23 点至 1 点)对应胆经,丑时(1 点至 3 点)对应肝经,寅时(3 点至 5 点)对应肺经,卯时(5 点至 7 点)对应大肠经,辰时(7 点至 9 点)对应胃经,巳时(9 点至 11 点)对应脾经,午时(11 点至 13 点)对应心经,未时(13 点至 15 点)对应小肠经,申时(15 点至 17 点)对应膀胱经,酉时(17 点至 19 点)对应肾经,戌时(19 点至 21 点)对应心包经,亥时(21 点至 23 点)对应三焦经。
了解子午流注对应关系,对于中医的诊断、治疗以及养生保健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传统医学理论的一部分,现代医学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更基于科学研究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有健康相关问题,应综合多方面进行考量和咨询专业医生。你还想了解关于这方面的哪些具体内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