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今依 人气:23
现场审计工作通常包含以下关键步骤和方法:
关键步骤:1. 审计准备: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和相关制度,组建审计团队,制定审计计划和方案。
2. 进驻现场:向被审计单位通报审计安排,召开进点会。
3. 初步调查:审阅相关资料,如财务报表、业务文件、合同等,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
4. 内部控制测试:评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5. 实质性测试:对具体的业务和财务数据进行详细审查,包括抽样检查、核对、分析等。
6. 发现问题与沟通:及时记录发现的问题和疑点,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核实。
7.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整理审计证据,详细记录审计过程和。
8. 撰写审计报告:汇总审计发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9. 征求意见:将审计报告初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10. 最终报告: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报告,形成最终审计报告。
11. 后续跟踪: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关键方法:1. 审核:审查文件、凭证、报表等书面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
2. 观察:实地观察业务流程、工作现场等情况。
3. 访谈:与相关人员进行面谈,了解情况和获取信息。
4. 抽样:通过科学抽样方法选取样本进行检查。
5. 分析性复核:对财务和业务数据进行比较、趋势分析等。
6. 穿行测试:追踪交易在业务流程中的处理过程。
7. 数据挖掘: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挖掘潜在问题和异常。
8. 第三方调查:必要时向外部机构或人员核实相关信息。
现场审计工作通常包含以下关键步骤、方法和内容:
步骤:1. 审计准备: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组建审计团队、收集相关背景资料、制定审计计划和方案。
2. 进驻现场:向被审计单位通报审计事项,召开进点会议。
3. 初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
4. 符合性测试(若需要):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5. 实质性测试:对具体的财务数据、业务活动等进行详细审查和核实。
6. 发现问题与沟通:及时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审计发现的问题。
7.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记录审计过程和证据。
8. 撰写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和。
9. 报告征求意见:征求被审计单位对报告的意见。
10. 后续跟踪: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妥善整改。
方法:1. 检查:审查文件、记录、凭证等。
2. 观察:实地观察业务操作和工作现场。
3. 询问: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
4. 分析程序:对财务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5. 重新计算:复核计算过程和结果。
6. 抽样:通过抽样方法选取样本进行审查。
内容:1. 财务审计:包括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审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2. 合规审计:检查是否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3. 内部控制审计:评估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4. 业务流程审计:对关键业务流程的效率和效果进行审查。
5. 风险管理审计:关注风险管理状况。
6. 绩效审计:评价资源利用效率和业务成果。
7. 特定项目或事项审计:如重大投资项目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
现场审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审计查证,即对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审核检查,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等,以获取审计证据。
二是审计观察,通过实地查看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等,直观了解相关状况。
三是审计访谈,与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交谈,了解情况、核实问题、听取意见等。
具体的内容可能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和目的会有所差异和侧重。
现场审计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 内部控制审查:评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2. 财务数据审核:对财务报表、会计凭证、账簿等进行详细检查,核实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资产盘点:实地盘点固定资产、存货等重要资产,确认其存在性和数量。
4. 业务流程检查:深入了解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查看是否合规、高效。
5. 合同与协议审查:检查相关合同和协议的执行情况及条款的合规性。
6. 合规性审计:确保被审计单位在法律法规、行业规定等方面的合规性。
7. 费用支出审查:审核各项费用的合理性、真实性和审批流程。
8. 收入确认核实:验证收入的确认原则和实际入账情况。
9. 风险管理评估: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10. 关联方交易审查:关注关联方之间交易的合理性和公允性。
11. 审计抽样:选取样本进行重点检查,以推断总体情况。
12. 信息系统审计: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等进行审查。
13. 管理层访谈:与管理层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经营管理情况。
14. 员工访谈:从不同员工处获取信息,辅助审计判断。
15. 审计证据收集: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