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穆川 人气:53
以下是一些剩余劳力寻找工作或学习新技能的途径:
寻找工作:1. 线上招聘平台: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BOSS 直聘等,注册账号并完善简历,广泛投递职位。
2. 人才市场:参加当地人才市场举办的招聘会,与招聘企业面对面交流。
3. 社交媒体和专业论坛:利用相关行业的社交媒体群组、专业论坛等,获取招聘信息或发布求职意向。
4. 企业官方网站:直接到心仪企业的官网查找招聘页面,了解最新岗位。
5. 劳务中介机构:通过正规中介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
6. 人际关系网络:告知亲朋好友自己的求职需求,借助他们的人脉推荐工作。
学习新技能:1. 在线学习平台:例如 Coursera、Udemy、网易云课堂等,有丰富的各类课程。
2. 职业培训机构:报名参加专业的技能培训课程,如编程、设计、语言培训等。
3. 社区学院或成人教育机构:提供各种实用技能培训和进修课程。
4. 企业内部培训:有些企业会为员工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技能提升培训。
5. 自学:通过购买专业书籍、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自主学习。
6. 参加工作坊和研讨会:在短时间内集中学习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7. 获取认证和资质:考取相关行业的资格证书,提升竞争力。
在一些经济学或相关研究中,可能会用字母“S”来表示剩余劳动(Surplus Labor)。
但这并不是绝对统一的表示方法,具体可能因不同的学科领域、研究语境或作者的习惯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利用剩余劳动力的途径:
1. 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提供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能力,促进再就业,如家政服务培训、电商培训、手工艺制作培训等。
2.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和扶持如制造业、加工业、手工业等产业,吸纳更多剩余劳动力。
3.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在农村地区,引导剩余劳动力参与特色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4. 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当地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 社区服务:投身社区养老服务、儿童托管、保洁绿化等工作。
6. 自主创业扶持:为有意愿创业的剩余劳动力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创业指导,帮助他们开创自己的事业。
7. 劳务输出:组织剩余劳动力到其他地区或国家从事合适的工作。
8. 公益岗位开发:设置一些诸如环保、治安等公益岗位。
9. 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参与影视制作、艺术创作、文化表演等领域。
10. 灵活就业:利用互联网平台,从事网约车驾驶、外卖配送、网络直播等灵活就业形式。
计算剩余劳动力通常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1. 确定特定区域或经济体的劳动力总量,这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或相关调查获得。
2. 统计该区域或经济体中已经就业的劳动力数量。
3. 用劳动力总量减去已就业劳动力数量,得到的差值即为剩余劳动力。
方法二:1. 分析特定产业或行业的生产能力和实际用工需求。
2. 对比该产业或行业现有的劳动力数量。
3. 超出实际需求的劳动力部分可视为剩余劳动力。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计算中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且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于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同时,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角度可能会导致计算方法和侧重点有所不同。